Chat with us, powered by LiveChat
商品項目:15972
庫存現貨
DATE - 2021/07/23
晶片短缺潮引發「假晶片」之亂 這類廠商成為最大受害者
「由於產品不合格,公司需要將這批貨全部召回返工」。
近日,一位深圳的廠商在群裡分享他買到「假 MOS管」(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型場效應管)的經歷,
MOS管是製造晶片的基礎單位之一,據華爾街日報透露,
由於今年晶片短缺的影響,目前市場上已經逐漸出現了一些假晶片(fake chip)。

「7000多台產品,我們在產品線上返工4000多台,還有2000多台已經在國外售出,
現在已售出的產品都需要全部召回,公司損失鉅大」,該廠商繼續談到,
我們公司之前都是從這家供應商拿貨的,以前的產品都沒有品質問題,沒想到,
這次供應商從別的管道拿貨給我們。晶片短缺引發假晶片亂象

半導體產業媒體芯東西報導,今年以來,隨著缺晶片潮在全球蔓延,
不少行業都呈現不同程度的晶片短缺跡象。
一些知名廠商還能從原來的供應商處直接提貨,但一些中小型製造商的晶片供貨源開始不穩定。
由於訂單加急,部分製造商鋌而走險,採購不明貨源晶片,
直到收貨時,他們才發現這些貨有的竟然是假晶片。

所謂的假晶片並不是假冒、仿製,而更為複雜,由於晶片製造技術門檻很高,
假晶片實際上包含以次充好、以舊充新、山寨仿造等多種情況,
哪些人會參與到假晶片交易鏈,又有哪些人會成為假晶片的主要受害者?
更重要的是,目前晶片市場有哪些漏洞因而出現假晶片亂象,都值得探討。

市場存在3類假晶片

芯東西指出,目前,假晶片主要是指市場上存在的三種晶片:

第一種是指透過翻新二手晶片後以舊充新的假晶片。
深圳晶片交易商孫振祥表示,一些國家對電子設備有使用年限要求,
電子設備使用超過3、5年後必須更換,哪怕設備裡的晶片性能還不錯,
這些更換下來的晶片會以電子垃圾(electronic waste)形式出口到中國,然後被轉售。

據悉,中國市場有些廠商會回收一些報廢的晶片、不合格的晶片,
然後他們重新修復這些報廢晶片,包裝成新的晶片,再向外出售,
如此,假晶片開始進到一些產品供應鏈中。

就如手機市場上的官方翻新機一樣,晶片市場也存在官方翻新的情況,
但與上述提到翻新的假晶片不同,官方翻新的晶片經過一系列檢測過程,
能夠確保晶片的性能達標,這種翻新是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前提下,
實現資源再利用,也是避免晶片資源浪費的方法之一。

第二種是以次充好的假晶片,指透過打磨後將二手晶片升級。
一些廠商將二手晶片回收後,透過打磨技術去除二手晶片上的商標,
重新打上高階晶片的商標,實現產品升級,晶片的利潤也隨之暴增。

最後一種是指山寨仿造的假晶片,造假廠商拆開原廠商的晶片後,
模仿原廠商的晶片設計打造一個差不多外觀的晶片,然後出售。
但事實上,這種假晶片在製作工藝和性能遠不及原廠晶片。

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晶片市場假晶片不在少數,未來6個月假晶片的數量可能會迅速成長。

晶片短缺背後牽涉龐大利潤

今年 6 、7月,香港及深圳分別發生晶片盜竊案以及珠海CPU走私案,
顯示晶片短缺的現況,也讓人看到晶片市場的龐大利潤。
這樣的龐大利潤除了吸引不法分子蠢蠢欲動,在部分二手晶片市場灰色產業鏈裡,
一些分銷商、經銷商和封裝廠也開始參與其中。

分析師傅亮(Fu Liang)表示小型電子產品製造商更容易買到假晶片,
這些假晶片並不會流入一些知名廠商的供應鏈中。
知名廠商一般都會選擇提前下單,他們通常只與2、3家固定供應商保持長期合作關係。
這些供應商通常對技術標準、供應鏈管理和零件替換的要求都非常嚴格。

製造電子元件的3D印表機公司BotFactory,
一連幾個月沒找到合適晶片廠採購微晶片(microchips),
隨著產品交付的日期愈來愈近,他們最終選擇在阿里旗下的全球速賣通平台上找到一個不知名的賣家供貨,
「這些晶片中很多都沒用」,BotFactory軟體工程師Andrew Ippoliti在收到這批貨後表示,
儘管他們之前在平台上溝通確認這些微晶片都是全新的,
但當他們發現產品無法正常運轉再去找賣家對質時,賣家早已無人回應。

假晶片主要的受害者

他們已經向全球速賣通平台投訴,全球速賣通給予他們全額退款,
之後他們在製造商那重新下訂單,拿到所需的微晶片。

據美國媒體ZDNet報導,那些假晶片主要受害者多數是半導體供應鏈不太成熟、
小批量使用晶片的製造商。

儘管規模較小,但這些製造商可能涉及國防、醫療保健甚至汽車等重要行業,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在2012年曾表示,
超過100萬個假晶片被用於為空軍、海軍和特種作戰部隊的設備中。

一般來說,製造商收到晶片後都會選擇用相關儀器檢測其性能是否合格,
不會馬上將收到的晶片直接用於產品上。但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由於訂單加急,晶片短缺等原因,目前一些製造商對晶片檢測的環節放寬限度。

馬里蘭大學研究假冒電子產品的研究員Diganta Das表示,
大多數公司都很清楚從分銷商處購買產品時需要謹慎。例如購買時,
公司需要檢查分銷商的記錄,並在收到晶片後對其進行全面測試,這些都是行業內一些基本的交易規則。

晶片檢測耗時又費工

但這些檢驗環節往往需要花費1到2周的時間,由於訂單很急,
一些製造商無法等待這麼久,因為一旦錯過交付時間,他們將面對著高額的違約金。

「如果你必須在下周拿到5000顆晶片,否則你的工廠將倒閉,
當你陷入這樣的困境時,你就會放鬆對假晶片的警惕。」
Das 表示,你可能不會按部就班地檢驗供應商的產品,
但缺少這個環節就會為你的產品埋下隱患。

CALCE創辦人Michael Pecht同樣認為企業不會花費太時間在晶片檢測上,
Pecht表示,我認為公司更優先考慮的是時間,而不是假晶片,
除了時間成本外,檢測晶片的價格成本也是十分高。

英國分銷商Princeps Electronics的營運總監Ian Walker表示,
今年人們對電氣測試(electrical tests)的需求翻倍,
電氣測試往往能檢測出設備絕緣性能的好壞及設備的運作狀態等,
專業的電氣測試需要專業的工程師,
這也意味著製造商們需要要支付數萬美元的費用來驗證一枚價值3美元的晶片是否合格,
他說,目前我們很難以高效且廉價的方式檢測假晶片。

晶片檢測設備銷售大增

創意電子(Creative Electron)出售 X 射線檢測設備,
該設備可檢測晶片是否為空殼或者晶片電路是否不一致,
一台這樣晶片檢測設備售價高達90000美元(約252萬台幣)。
其公司執行長Bill Cardoso稱,該設備去年銷售額翻倍。
公司運營副總裁 Dane Reynolds 表示, 隨著客戶需求飆升,
公司正在提高設備的性能,讓其能夠檢測出更多的晶片組件,
也因此,我們發現更多不合格的零件。

Aegis Software Corp公司電子元件高級總監Michael Ford表示,
大多數公司每年會遇到3次假晶片。他補充說,
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沒有透過報警或投訴表示自己收到假晶片。

PC Components公司創辦人Steve Calabria表示,
全球晶片短缺為假晶片提供一個溫室環境,我看到市場上已經有一些假晶片開始氾濫,
但日常生活中,整個晶片市場看起來似乎非常井然有序。

在全球晶片短缺之前,假晶片的問題一直存在,只不過人們並沒有過多關注,
事實上,這也不是是第一次因為晶片的供應鏈中斷,而引發起大量假冒產品的現象。

2011 年,日本受到地震和海嘯的影響,
一些日本生產商難以及時供應用於生產醫療器械的電解電容器。
相關研究顯示,從那時起,由於零部件的交貨時間延長,面對著快速採購零件的壓力,
一些製造商開始嘗試在協力廠商分銷商處採購,不久後,一些假晶片就進入了供應鏈。

供給吃緊廠商開始用假晶片取代

獨立科技分析師項立剛(Xiang Ligang)也表示,在2019年晶片供應穩定之前,
中國公司很少會在其產品中使用二手晶片,
但在今年晶片供應短缺的情況下,很多製造商開始使用假晶片替代。

隨著晶片短缺蔓延到各個領域後,一些中小型製造商因為訂單加急、
違約金高昂等原因,開始從非正規管道採購一些假晶片,
並直接用於自己的產品上。
這些假晶片由於性能不穩定等情況為採購的製造商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透過這場晶片短缺風潮,我們也能看見如今晶片市場對於假晶片的監管和預防尚有不足之處,
一些製造商也逐漸開始重視對晶片的零部件檢測環節,部分檢測儀器的價格也隨之上漲。

如果晶片市場一直縱容假晶片的存在,讓假晶片深入供應鏈中,
最後製造商們可能會因為某個小零件的不合格,而造成整個大型機器的無法正常運轉,
從而造成巨額的損失,這樣的情況不但影響公司的聲譽,而且還有可能危及用戶的生命安全。

之前台積電已表示,晶片趨緊的情況將在本月開始有所緩解,
高盛經濟學家安德魯・蒂爾頓(Andrew Tilton)也表示,
晶片短缺已見頂,晶片產能緊張情況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逐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