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 with us, powered by LiveChat
商品項目:15938
庫存現貨
DATE - 2022/06/15
TI晶片「供需緩解說」打問號 半導體供應鏈釋疑三大玄機

近日外界傳出類比IC龍頭之一的德州儀器(TI)對於2022年下半的晶片供需有緩解說法,市場解讀為近兩年類比IC缺貨漲價潮告終,不過,DIGITIMES訪談幾大與TI實際採購部門密切接觸的IC相關供應鏈後,外傳的TI晶片「供需緩解說」恐有三大玄機待釋疑,相關業者提出三大分析。

其一,目前IDM龍頭、國際晶片大廠新產品策略重心幾乎「全數轉向」車用、工控晶片。

其二,對於收回多數通路代理權的TI來說,其實有許多中國「非正規」貿易商在晶片荒期間「囤貨」,甚至坐地起價哄抬IC價格。

其三,以IDM大廠規劃來看,關鍵的車用微控制器(MCU)、PMIC所需的新晶圓產能都還在陸續開出中,以目前釋出的計畫來看,反而確保基材如QFN、QFP封裝用導線架(Lead Frame)成為關鍵,據了解,台系基材供應體系也罕見簽下長約(LTA),甚至可能從以往的2年繼續推往到3年靠攏。

IC相關供應體系高層坦言,對於TI晶片「供需緩解說」抱持相當保守的態度,甚至觀察初始傳言來自於中系通路業者,事實上,不論是從各大半導體採購人員彼此交流的訊息,或是供應鏈高層的定期月會來看,TI似乎並沒有公開指出晶片供需有明顯緩解的情事。

事實上,車用晶片當中,最火熱的是「汽車電子電氣化」帶來的車用晶片需求,還不是電動車(EV)本身,包括1台車高達70組以上的車用MCU,以及各類講究穩定度的車用功率半導體/模組、類比IC等。

這成為包括TI、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安森美(Onsemi)、意法半導體(STM)等歐美大廠重點,更是新產品策略全力靠攏的方向。

據透露,目前封裝基材供應鏈所準備的國際晶片大廠新單,幾乎全數為車用、工控品,國際大廠甚至有點「放掉」主流3C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意味,對於TI這樣的公司來說,產品毛利率自然要看到非常高的水準。

目前不管是IDM本身或是封裝基材供應鏈角度來看,多數產能都還是非常緊缺的狀況,儘管3C市場有些波動,但以類比IC或是車用MCU所需的特定封裝基材來看,已經不是光是談價格就買的到的態勢,畢竟新產能要擴充到一定程度,也至少是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的事情,就算新產能開出,供需缺口也只是從極度吃緊到縮小,而不是反轉。

而談到中系非正規貿易商以及上海封控部分,熟悉產業人士直指,TI在上海就有一個大型Hub倉,封控當然造成物流受限影響5~6月營收表現,中系封測廠如長電等略有影響,但整體來看,TI事實上在其官方聲明中,從未提及「降價」情事,甚至從頭到尾只有固定官方報價而已。

但為什麼會有供需緩解等諸多說法呢?IC相關供應鏈業者分析,TI在大幅裁減通路代理權後,希望的是力推更多一站式服務「包套」產品線,晶片荒期間,交期長達52週所在多有,不少「非正規」的貿易商囤貨炒價,甚至有特定IC品項報價暴漲10倍、百倍等情事。

儘管如是,先前的上海封控的物流受限,加上3C市場確實疲軟,使得非正規囤貨業者備感壓力,或許這也可能是傳出「供需緩解說」的原因之一。

熟悉封測業者坦言,其實類比IC的設計不比一般數位訊號IC,競爭者跟進一線晶片廠是困難的,車用、工控品門檻又更高,近期追單、追材料的力道,甚至到了這些一線IDM必須直接跟材料供應鏈「說清楚、講明白」最終的客戶端是哪些車廠大咖,舉凡Tesla、BMW等,以爭取材料供應優先奧援,但即便如此,從基材角度來看,特別是部分領域,真的不是「加價購」就能夠把問題處理完畢。

也因此,因應不少龍頭IDM廠包括晶圓廠、In-House封裝廠的擴產計畫,封裝材料供應鏈也開始與晶片大廠簽訂供貨長約(LTA),合約時間也可能從傳統的2年時間再拉長一些。

目前已經有部分台系業者與國際晶片商第一階段LTA已簽訂,能見度力拚看到2025年,在這部分,包括技術、產能、更上游原材料的確保能力,以及基材產品的IC品項涵蓋率等,都是國際大廠與封裝基材供應商「互相評估」,而非以往單方面評估的關鍵變化。

台系封裝基材相關廠商發言體系,向來不對特定廠商、單一客戶、供應鏈說法做出公開評論。